
游戏厅捕鱼机漏洞打法(游
文 | 巨潮WAVE,作者|小卢鱼,编辑 | 杨旭然
来源:钛媒体
原标题:《VR万人坑》

图片来源:由无界版图AI工具生成
最近,Facebook母公司Meta公布了史无前例的大裁员计划,13%的员工会受到裁员的影响。可以连接世上所有人的元宇宙还没有正式出场,1.1万的核心工作人员,似乎就要先从那幅宏大的蓝图中消失了。
而去年高调并入字节的Pico,也没能实现年售180万个VR头盔的伟愿。在完成业绩指标面前,内部员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激进的目标一旦和令人发愁的现实形成对比,张一鸣随时有可能扣下裁员的板机。
在VR身上投入巨资的先行者们,正经历着举步维艰的时刻。恰如更早之前就陷入了这个行业泥潭中的创业者们。
矛盾的是,此时的VR行业,利好消息也在频频释放。
11月1日,工信部等五大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表示到2026年要实现VR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
接着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组建获批,一度带动了板块内多家公司股票涨停。天地在线实现了7天6板,罗曼股份拿下4连扳,欧菲光等硬件制造公司则被投资者们追问是否有“蹭”到了这次的热点。
这就是VR行业的神奇之处——虽然入局者总是免不了陷入亏损和经营困境,但时不时出现的利好消息却总是那么的吸引人。
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么多资本前仆后继,以十亿美元为单位疯狂投入?在头部公司纷纷陷入困境的此刻,VR行业的未来又将去往何方?
01 展望乐观,现实悲观
“元宇宙”扩展了VR的内涵外延,引发了资本和厂商对VR的新一轮乐观。
本次裁员中,扎克伯格在给员工的道歉信里写道:
“不幸的是,事情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发展。”
这句话其实可以解释元宇宙领域目前发生的一切事情,一场由乐观引发的悲观。
2021年,得益于Facebook计划在5年内转型为“元宇宙公司”、微软CEO表示要先拿下“企业元宇宙”等消息,元宇宙这个超前概念突然火了,成了大家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资本故事。
概念爆发后,元宇宙领域的投资并购也引来了一波热潮:元宇宙平台SecondLive以3000万美元估值完成种子轮融资,区块链游戏开发平台Enjin成立1亿美元的元宇宙基金,字节跳动豪掷90亿元收购Pico,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英伟达、腾讯等巨头也宣布了自己的元宇宙布局。

元宇宙平台SecondLive界面画面
虽然也不乏有中小厂商利用元宇宙概念进行资本炒作,以便混水摸鱼,但互联网巨头们对元宇宙将引领下一代互联网主流这件事,基本已经形成共识。只是参与程度的不同。
作为了结合空间计算的下一代互联网平台,元宇宙将变成物理世界的延展,给用户带来可以由他们自己定义的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是永恒的、共享的,可以让人类超脱物质的束缚,无限接近“无限”。
这种仿佛科幻小说里才存在的宏大叙事,自然有着引人入胜的魅力。
不仅互联网用户们在期盼着新的体验,资本和厂商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红利逐渐见顶后,也急需寻找新的投资风口,以便在一个时代崛起时能够获利。
元宇宙正好适合作为统合各种新技术的大平台——3D建模、云渲染、仿真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空间计算等等创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强了元宇宙平台搭建成功的可能性,都勾起了众多资本和厂商的野心。
因为将元宇宙视为新一轮的发展方向,所以2021年才会出现国内、国外互联网公司争先布局元宇宙的景象。
然而元宇宙作为一种超前概念,想要实现必然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实践失败,最后才能迎来突破与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一批“殉道者”。

暴风集团曾是中国VR领域最激进的投入者
以Meta为例,2021年全年元宇宙业务亏损攀升至102亿美元,收入不到23亿美元;2022第三季度,元宇宙业务亏损为36.72亿美元,收入不到3亿美元。尤其Meta还预测,其明年元宇宙业务的运营亏损还将同比大幅增长。
类似的情况,也将极有可能出现在字节跳动身上。随着经济下行、泡沫破裂,VR和元宇宙相关的企业也将出现更多的亏损、裁员和投资打水飘。
而站在用户的角度,也不知何时才能用上配得上元宇宙名号的产品。
02 用户养成,过程艰难
VR硬件的普及渗透和用户习惯的培养过程充满了波折。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