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走向世界的,为什么
2023年2月,成立于2021年的虚拟货币交易所VDX(Victory Fintech Company Limited) 开始向香港证监会提起VATP牌照申请。在未拿到牌照的日子里,VDX曾开辟过一个业务:为证券公司提供申牌的咨询服务(现已暂停)。在半年的时间里,VDX就接洽了30家左右对虚拟资产交易感兴趣的香港传统券商企业。
根据媒体报道,富图证券的子公司长桥科技已经开始为香港券商提供7x24一站式虚拟资产交易系统解决方案,老虎证券、上海绿地融都有意申请 VASP 牌照。全球自动化电子经纪商盈透证券则通过与 OSL 的合作,在港推出虚拟货币交易,使其专业投资者客户能够交易比特币和以太坊.......
本土券商积极投身Web3相关业务,原因很简单,日子不太好过了。日子不好过的不仅仅是本土券商。香港,作为一个金融高度发达的地区,在二十年前,GPD曾为整个中国大陆GDP的1/5,现如今,已经被苏州赶超。除了证券,其它金融赛道也面临自身的困境,据彭博社报道,因人口外流和劳动力萎缩加剧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困境,2023年香港不动产投资信托表现为全球最差。保险行业因为疫情的三年,也丧失了大批大陆客户。
在传统金融公司看来,Web3成为了一个可能的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区块链技术本身或许是对于传统金融技术的一次革新。只是一切做起来并没那么容易。
传统金融的转型
VDX的股东之一,便是香港本土的一家已经上市的券商胜利证券。
VDX成立于2021年,并从一开始就制定了在香港合规发展的策略 。2020年底,OSL拿到了SFC发的第一张涉及虚拟货币交易所的牌照——1号牌和7号牌。这是一个信号,当时几个股东达成共识:香港是一个各方资金聚合的地区,市场足够大,交易所是行业的流量入口,再加上股东有多年的证券行业经验和加密行业的专业知识,合规交易所这个事在香港行得通。
对于VDX的券商股东来说,他也希望能够在合规的金融赛道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香港的金融状况不容乐观,目前传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相对欠佳 ,如果传统券商不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生存也会越来越困难。
跟着政策跑,能吃到甜头。香港有超过一半的券商是在2015年后成立,当时这些券商想做的都是大陆人来香港跨境理财的生意。过去跨境股票投资长期处于灰色地带,但是到了2023年年初,政策转向,监管部门严令禁止新的大陆用户注册,现有的大陆用户也被要求有序清退。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港股成交额就大幅萎缩,香港本土券商的日子不好过,据港交所数据显示,2022年一整年,在香港联交所展业的证券公司从638家下降至598家,减少了40家,是至2018年以来的首次明显减少。
对于传统的券商来说,升级他们手上原本就具备的1、7号牌照,便能够从事虚拟货币交易所业务,这将是他们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又或者是直接和持牌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合作,他们也能从中分润。
在和香港本土的证券公司交流沟通的过程中,VDX的首席营销官Greta yuan发现那些排名100之后,面临着生存危机的中小型券商,在申牌上行动力更强。而那些本身业务不差的券商,则大都选择了观望。申牌是一条比较漫长和繁琐的路,而拿到牌照之后业务的增长是否能够覆盖付出的成本更是一个未知数。VDX估计,在拿到牌照正式展业后的两年,他们自身能够收回申牌的成本,这是成本大概一亿到两亿美元。
不过,Greta yuan所接触的大多数机构都认为虚拟资产业务在未来是对标股票、基金的理财方向。大家都不想在这个赛道里落后。
正因为如此,一些传统的金融大鳄们,对加密资产的兴趣浓厚。潘君宇经常和家族办公室的一起举办活动,他们感兴趣币圈都在做什么项目,风口在哪里。但是他们也顾虑风险,而Web3做到合规、拥抱监管,或许能够让传统金融的钱安心进入。在虚拟资产信托香港潘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中,就有1/3来自家族办公室。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金融领域的人都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老钱遍地的地方。许多家族式公司的掌门人,已经处于暮年,对于他们来说,连上一代的互联网,都被他们所排斥,至今还保留着用纸笔记录的习惯。
这是内部革新的阻力,亚太区块链联会主席潘君宇有去突破这个阻力的一套逻辑和办法,想要办的事情和传统金融有关,那就花钱直接收购相关的公司,而不是去谈合作。潘君宇现在在筹划一个AI+保险的项目,他直接收购香港的一家上市保险公司,然后跟投了一个AI公司。因为保险公司拥有传统的保险牌照,他觉得,这样这个项目就可以完全在香港用合规方式运营,证监会可以监管。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