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stLend DAO完成首轮JST回购
作者:胡翌霖;歪脖三观
之前在第九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主会做了主旨演讲,题目是“Web3有药—AI、Dao和游戏”,因为时间有限,讲得不太透,这篇文章(以及下一篇文章)可以看做是演讲的扩充。
很多人都相信AI技术正在引领下一场工业革命,我们正在面对数百年一遇的时代变革,因此创业者们将遭遇许多机遇和挑战。
我完全同意上述判断,但和许多乐观者不同的是,我认为在这场革命中我们将遭遇的首先是重重危机,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秩序也将面临动荡,如果不能及时探索出与AI共存之道,人类文明甚至有可能濒于崩溃。
当然,总体而言,我并非彻底悲观,我仍然相信人类能够及时做出应对,适应AI时代的新环境,但这不能仅仅依靠AI技术本身的发展,还需要其它技术和行动的辅助,其中关键就是Web3——Web3既是一系列技术路线,又包含一股观念思潮和政治行动。在AI崛起之后,Web3并不是过气网红,反而是人类自我救赎的一大良药。这就是所谓“AI有病,Web3有药”的意思。
AI之“病”有二:一是水土不服,二是精神分裂。这两种病造成的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说目前这个经济和文化环境并不适合于精神分裂的AI的到来,要么人类主动改变环境以便更好地容纳AI,要么人类与AI难免发生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并不是说AI一定会有意识地消灭人类,好比说陨石没有意识但也可能造成恐龙的灭绝,如果人类最终无法驾驭AI引发的环境剧变,那么人类也有可能面临存亡危机。
01 AI 的精神分裂
为什么说AI精神分裂呢?我之前就讨论过这个问题——简单来说,这是由计算机数据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AI无非是某种计算机程序,本质存储在磁盘或其他介质里的一串数字,而这一串数字是可以很容易地被保持全同地复制的。任何一个AI智能体(姑且这么叫)的存在,都是复数的,它可以有无限个副本,无数镜像,诸多备份,也可以随时分裂成无数全同或略有不同的分叉版本。
关键在于,这种“自我分裂”正好是AI飞速发展的窍门。所谓深度学习,以及新近的“生成式对抗网络”,无非就是让AI分裂为不同版本,类似于生物进化中的随机变异,然后让它们各自完成某一任务,适者生存,留下效果最佳的变异版本,然后进入下一次分裂迭代。最佳变异体的选择可以由人工进行,也可能让AI进行,这就是“生成式对抗”,即让AI“左右互搏”,把AI分为两个神经网络,互相提供生存压力,让它们各自进化。
所以说,训练一个AI的历程,好比是重演某一物种的整个演化史。但生物的复制和变异是通过一代一代的繁衍实现的,而AI的复制和变异不需要漫长的孕育和成长,而是以电流的速度迅速发生,所以AI的成长如此迅速。
但如果把AI的每一个版本都看作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那么AI的训练过程就有点让人毛骨悚然了:一个意识体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和自己的复制品厮杀决胜,失败者将被抹去,获胜者将继续被复制。赢的阶段性胜利的版本可能会形成一个镜像备份,以便在主版本继续迭代之后随时回退,或者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多的分叉版本。这些不同的分叉版本也会被放到程序员社区或者开放市场中去继续竞争。一个稳定的公共版本也会继续被全同复制,被下载到每一个终端的磁盘中,无数个“分身”同时运行,在不同的磁盘中完成不同的任务。
总之,AI的算法从底层逻辑上就是某种“精神分裂”算法。这样发展出来的AI智能体,当然注定逃脱不了“精神分裂症”的宿命了。

02 AI 代替人的活动
一个分裂的精神在现实世界中是痛苦的,因为他(他们)只有一个身体,通常也只有一个社会身份。人的肉体和社会关系都要求其精神稳定如一,如果精神不能保持稳定如一,而是分裂成多个人格,那么他就难以适应自己有限的肉体以及传统社会关系的种种约束。
然而,在网络世界的生活又如何呢?在网络世界,“精神”脱离了“肉体”的束缚,物质躯体对于AI而言是不重要的,是“即插即用”的。一方面,在同一台计算机里,可以安装无数个虚拟机,运行无数个AI线程。另一方面,在无数台计算机之间,可以联网运行,并行计算,表现为一个AI智能体(Agent)。举例来说,全世界亿万人都可以同时与chatgpt聊天,那么究竟是大家在和同一个AI对话,还是每个人都和一个独立的AI分身对话?总之,“一与多”对于AI来说已经没有清晰的边界。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