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stLend DAO完成首轮JST回购
撰文:Thejaswini M A
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2020 年 6 月:一名 21 岁的穷小子在疫情期间,于自家浴室推出了一个***平台。
2024 年 11 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突袭他的公寓,没收了他的手机,却未对其提出任何指控便离开。
2025 年 10 月: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母公司向他的公司投资 20 亿美元。
这便是 Shayne Coplan 五年间的人生轨迹 —— 从清点纽约下东区公寓里的物品、盘算着卖掉什么来交房租,到成为彭博社追踪记录中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一个「没什么可失去」的人,究竟是如何打造出连监管机构都想摧毁的事业?
一个在本土被禁的平台,又为何能吸引华尔街最有权势的机构青睐?
这些细节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揭示了「看似不可能之事」背后的真实运作逻辑。正因如此,Coplan 的故事不应只被简化为一条时间线 —— 这也是我们撰写本文的初衷。
2019 年,Shayne Coplan 对加密货币彻底失望。
从纽约大学(NYU)辍学两年半后,他的几次创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加密货币革命」,在他眼中沦为了「加密骗局」—— 这些项目的目的不是创造价值,而是榨取资金。
身无分文、满心沮丧的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曾深信不疑的行业,变成了骗子们的「赌场」。
于是,他停下了「瞎忙活」的创业节奏,开始潜心阅读:学术论文、晦涩的研究报告,尤其是经济学家 Robin Hanson 关于「预测市场」的研究成果。
预测市场的核心理论是:市场聚合信息的能力,优于专家、民调或任何传统预测方法。当人们用资金为自己的观点「背书」时,集体智慧便会揭示真相。
这一理论已在学术领域得到验证:自 1988 年以来,爱荷华电子市场的预测准确率始终高于传统民调。但这类平台始终局限于小众圈层,充满学术气息,普通大众难以接触。
Coplan 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市场空白。
「如此好的理念,不该只停留在白皮书里。」他在文章中写道。
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全身心研究预测市场的运作机制、未能规模化的原因,以及实现大众普及所需的条件。尽管银行账户余额不断减少,他仍坚持了整整一年的研究。
换作大多数人,或许早就找份工作谋生了。
就在这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2020 年 3 月,全球进入封锁状态。
人们被困在家中,紧盯着电子屏幕,迫切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学校会复课吗?疫苗会研发成功吗?疫情会持续多久?
政府、卫生机构、媒体等传统机构,都难以给出可靠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没人能确定真相。
Coplan 清晰地抓住了这个时机。
21 岁的他,口袋空空,辍学两年半仍一无所获,却在此时开始着手搭建平台 —— 用他后来的话说,是在纽约下东区公寓里的「临时浴室办公室」里启动的项目。
2020 年 6 月,预测市场平台 Polymarket 正式上线。
@Shayne Coplan
这个平台的逻辑很简单:用户用加密货币对现实世界的事件结果下注。每个问题对应一个「市场」,用户可购买代表「是」或「否」的份额 —— 若预测正确,每份份额可兑换 1 美元;若错误,则价值为 0。而市场价格本身,就反映了集体对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
例如,若一份份额的交易价格为 65 美分,就意味着大众认为该事件有 65% 的概率发生。
纯粹的信息聚合,没有专家解读,没有舆论操控,只看「用资金支撑的观点」。
搭建预测市场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数据馈送、市场结果判定、用户体验,还要建立陌生人之间的信任 —— 毕竟用户下注的领域涵盖了从选举到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
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中寻找生存空间。
在部分监管机构眼中,预测市场像「赌博」;在另一些机构看来,它又类似「金融衍生品」。其法律地位始终模糊不清。
Coplan 的应对策略是:先搭建平台,再寻求监管许可。
这一策略在最初两年奏效了。
2022 年,Polymarket 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平台交易量持续增长,用户对从奥斯卡获奖名单到经济指标的各类事件进行预测,逐渐成为传统预测方式之外的「可信替代方案」。
随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找上门来。
监管机构指控 Polymarket「提供非法交易合约」「运营未注册交易所」。最终,平台以 140 万美元达成和解(未承认也未否认指控)。
更关键的是:Polymarket 同意屏蔽所有美国本土用户。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