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数字藏品 >

稳定币“1:1 印钞权” 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利润?

2025.09.29

一、稳定币:数字时代的“私人印钞机”

过去这一年,“稳定币”一直是资本市场最热的词汇之一。所谓稳定币,就是锚定法币的数字货币,理论上与法定货币 1:1 等值,并且背后需要有真实资产支撑。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发行稳定币,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每年省下上千万元,那还算合理。但现实中,真正发行稳定币的往往是区块链平台、数字服务商。那这“1:1 印钞权”,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利润呢?

别小看这笔生意。全球稳定币市场格局已然清晰:USDT 占据 60% 市场份额,USDC 占据 25%。其中 USDT 的发行商 Tether,更是惊掉一地眼镜:员工人均薪酬位列全球第二;彭博社还爆料其正考虑以 150—200 亿美元出售 3% 股份,对应估值高达 5000 亿美元,与 OpenAI、SpaceX 相提并论。

Tether,凭什么能值这个价?

二、稳定币的“印钞逻辑”

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吸收存款,再放贷赚利差;稳定币发行商则是收取美元,铸造成区块链上的代币。手里握着的钱,才是利润的来源。

  • Circle(USDC 发行商):运营风格稳健,收到资金后主要投资美国国债和现金等低风险资产,以确保与美元 1:1 兑换。

  • Tether(USDT 发行商):模式更激进,目前持有 1000 亿美元储备,仅靠利息一年就赚超 40 亿美元。2024 年净利润达到 137 亿美元,利润率高达 99%。

  • Tether 的资产组合中不仅有现金和美债,还有比特币、股权投资,涉及支付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代币化等领域。某种程度上,Tether 已经不像是一家单纯的稳定币公司,更像是一家顶级投行和资管巨头。

    三、DeFi 协议的“稳定币战争”

    一旦发现“印钞模式”这么赚钱,自然引来无数模仿者。很多 DeFi 协议,纷纷加入稳定币大战:

    MakerDAO 的 DAI:最早成功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之一

  • 创新点:率先将美国国债纳入储备,一度持有超过 10 亿美元短期国债。

  • 收入分配:多余收入进入盈余缓冲区,随后用于回购和销毁 MKR 治理代币。MKR 不再只是“治理投票权”,而是直接与现金流挂钩,成为具备真实价值的“股权类代币”。

  • Frax:小而专注的“精细印钞机”

    Frax 的整体规模不大,流通量长期维持在 5 亿美元以下,但设计极其精巧。

    收入分配:

  • 一部分用于销毁 FRAX 代币,保持稀缺性;

  • 一部分分配给质押者,增强用户粘性;

  • 余下部分投入 sFRAX 金库,该金库追踪美联储利率,相当于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跟随美债收益”的产品。

    虽然规模远不及 Tether,但 Frax 每年依然能创造数千万美元的收入,堪称“小体量高效率”的代表。

    Aave 的 GHO:DeFi 借贷的延伸

    知名借贷协议 Aave 在 2023 年上线了自家稳定币 GHO。

    模式:用户借入 GHO 时,支付的利息直接进入 Aave DAO,而不是给外部机构。

    收入分配:

  • 每年大约 2000 万美元利息收入;

  • 其中一半分配给 AAVE 代币质押者,另一半留在 DAO 金库,用于社区治理和发展。

  • 目前 GHO 的规模大约 3.5 亿美元,但其逻辑在于:将稳定币与借贷业务深度整合,形成一“垂直生态闭环”。

    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个稳定币协议都在试图打造自己的私人印钞机。

    四、隐忧:真的稳定吗?

    稳定币虽然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但背后也埋着不少隐患:

  • 锚定资产并非绝对稳定:Tether 的储备中包含比特币,一旦剧烈波动,稳定币就可能“脱锚”。

  • 收益分配过程不透明:不少协议宣称收入将用于代币回购或奖励,但实际操作过程却是“黑箱”。

  • 对冲策略存在风险:采用期货对冲的模式,理论上并不能保证 100% 安全。

  • 与国家信用背书相比,私人稳定币的“信用度”始终有限。

    五、Tether 凭什么 5000 亿美元?

    既然风险重重,为何 Tether 还能被估到 5000 亿美元?

    答案在于:稳定币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

    它不仅是支付和结算工具,还能嵌入借贷、交易、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等场景,为全球资金流通提供新通道。Tether 的高估值,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 RWA 未来的巨大预期。

    当然,合规监管的落地,仍是决定稳定币未来能走多远的关键一环。

    稳定币,看似只是数字货币市场的一块基石,实则是金融体系的新型“铸币权”。无论是 Tether 的 5000 亿估值,还是 DeFi 协议的百花齐放,都在提醒我们:数字时代的货币格局,在被悄悄改写。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